近年来,民乐县以“党建引领、多元联动、精准问需”为抓手,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“敲门看灯”关爱服务留守老人志愿服务行动,组织党员志愿者、村干部、网格员等力量组建738支志愿服务队,穿梭于城乡村组院落,用“敲门”的温度传递民生关怀,以“看灯”的细致筑牢安全防线,让志愿服务的微光点亮千家万户的夜晚。
精准摸排建台账,服务靶向“不跑偏”。为确保“敲门看灯”无死角、全覆盖,民乐县推动“党建+养老服务”深度融合,发动2200余名在职党员化身基层治理“红管家”,联合网格员开展拉网式排查。聚焦独居老人、留守儿童、残疾群众等重点群体,以村(社区)为单位建立“一户一档、一人一策”动态台账,详细记录家庭人口、房屋结构、照明设施状况及特殊需求,实行月度更新、定期回访制度,目前已精准梳理重点服务对象3800余名。在此基础上,各服务队划分责任片区,明确“每组包片、每人包户”,推行“白天排查、傍晚服务”模式,既避开群众白天外出劳作时段,又抓住夜间安全隐患排查时机,让服务更对胃口、更合时宜。
多维服务护平安,民生温度“看得见”。“看灯”是核心抓手,“护安”是根本目标。志愿者每到一户,首要检查庭院、卧室照明灯具,对损坏灯泡及时更换,为松动线路紧固维修,在光线昏暗角落加装小夜灯,确保群众夜间出行、起夜“脚下亮、心里安”。结合全县“安全生产月”“进门入户送安全”等活动,志愿者同步开展“顺带查”,仔细核查燃气阀门密封性、电线老化情况及取暖设备安全性,手把手演示灭火器操作方法,用通俗语言讲解火灾逃生、煤气中毒防范等知识,累计发放安全宣传手册、应急科普读本等材料2万余份。针对行动不便群体,志愿者还延伸服务链条,主动帮忙打扫庭院、整理房间、代购生活用品,陪老人唠家常、解心结,累计开展免费义诊、爱心理发等帮扶活动1600余场次,帮助实现“微心愿”600余个。
长效机制强保障,温暖续航 “不打烊”。为避免“一敲了之、一看就忘”,民乐县建立“排查—建档—服务—回访—提升”闭环机制,推动“敲门看灯”从阶段性行动转为常态化服务。志愿者每周对包联对象开展1次“回头看”,通过电话回访、上门复查确认隐患整改情况,累计消除线路老化、电器使用不当等安全隐患300余处,成功预防6起独居老人突发安全事件。在各村(社区)微信群开通“照明求助”绿色通道,群众遇灯具损坏、安全疑问可随时留言,志愿者24小时内上门处置。同时,发动邻里互帮互助,鼓励就近村民参与“邻里守望”,形成“志愿者服务+邻里互助”双重保障,构建起“多方联动、全员参与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